草原、挖礦,這樣兩個關鍵詞放在一起,給人的聯想也許并不太好,但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的采訪,卻讓人感到振奮,看到希望。
保護生態,美麗與發展共贏
車出滿洲里向西南,很快駛入呼倫貝爾大草原。車窗外,除了草原還是草原,跑了十幾公里,遠遠出現兩排楊樹。這兩排在內地人眼里稀松平常的楊樹,卻曾讓很多當地牧民驚奇地喊出:“草原上怎么長出了樹!”
沿著這兩排楊樹,在烏山路上行駛7公里來到了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通過幾天的采訪了解到,那真是兩排有故事的樹、有精神的樹。
位于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的烏山銅鉬礦曾是個“呆礦”,上世紀70年代發現后,因為其品位低、開采難度大而一直擱置。進入新世紀后,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對銅的需求越來越大,烏山礦便進入了招標市場。投標拿下烏山銅鉬礦項目后,中國黃金集團正值戰略轉型期,在“以金為主,多金屬開發并舉”思路的指導下,烏山礦成為集團公司戰略轉型的起飛點和進軍有色板塊的突破口。
中國黃金非金業務的這個第一步,考驗很多,但最大的考驗還是生態環境。呼倫貝爾草原美麗而脆弱,高寒地帶,全年無霜期只有80天,地表淺淺的腐殖土只有30厘米,植被一旦破壞很難恢復。野蠻開采不僅會加劇草原沙化,更會帶來污染水系等惡果。
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占國說,當初集團公司將烏山定位為“世界一流”,所以,無論是生產、管理還是環境保護、社會責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環保要求高,就要舍得投入。烏山項目建設總投資59億元,環保投資達8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13.6%,而且做到了邊開采邊復墾,邊建設邊恢復植被。草原腐殖土金貴,烏山人在開礦時都把剝離的腐殖土精心堆放。眼下在礦山,320萬立方米的腐殖土堆成了7個巨大的土堆,烏山人指出,就是靠著這些土,烏山礦已經完成的復墾面積達281.5萬平方米,先后種植適合礦區氣候的云杉、白楊、東北柳和獐子松6萬余株,礦區綠化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
說到種樹,烏山人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呼倫貝爾草原長草不長樹,是因為它的植被脆弱,薄薄二三十厘米的腐殖土下是鈣化層,種樹長不出根,更何況這里是高寒地帶!當地人聽說烏山礦要種樹都笑著搖頭說,在這兒種樹是“一年綠,兩年黃,三年進柴房”!但烏山人想盡了辦法、下足了功夫,硬是把樹栽活栽成了林!進礦區時見到的那兩排瘦弱的楊樹,看起來只有一兩年大,但其實已經成活了7年!盛夏里,一排排青綠一片片生機,只有每棵樹身上的累累傷痕,在無言地述說著它們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嚴寒里的堅守、在漫天狂卷的白毛風中的抗爭,也印證著中國黃金開礦者的綠色追求!
有“面”有“里”,靠技術打造綠色
中國黃金的綠色追求不僅有“面子”,更有“里子”。內行人表示,礦山設計工藝是環保的關鍵所在,節能環保貫穿了烏山礦的整個生產鏈條。
烏山項目的建設是一個“挑戰極限”的奇跡,在建設過程中,中國黃金打破了草原冬季不施工的慣例,戰勝了自然、技術、施工等一系列困難,在中國礦山建設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更值得稱道的是,烏山項目匯集了國內外多項先進技術,創下了單體礦山應用高技術之最,一舉創造了6項國內領先,4項世界先進紀錄:中國高寒地區第一個現代化大型有色金屬礦山;中國第一個單系列處理能力規模最大選礦廠;中國第一個成功采用SABC碎磨工藝流程;中國第一次使用安全、環保的尾礦膏體輸送及堆存工藝;中國第一次工業化應用國內自主研發的規格最大的球磨機、隔膜泵、浮選機;有色選礦自動化水平國內領先,以及世界最大的封閉型儲礦堆;世界最大高壓深錐濃密機;世界功率最大雙電機驅動球磨機;在世界有色礦山中首家使用城市中水進行選礦。
在這其中,SABC碎磨工藝流程和尾礦膏體存放工藝兩項先進環保選礦工藝,可以說是成就烏山礦綠色追求的技術支撐。SABC碎磨工藝流程避免了傳統選礦流程的粉塵污染,并且具有省地、省電、省人的優勢。尾礦膏體存放可以使大部分水回收利用,而且不揚塵、不滲漏,極大提高尾礦庫的安全環保等級,是我國尾礦處理的一次革命。目前,這項技術已被國家安監總局列為推廣技術。在烏山礦,諸如此類的環保節能工藝和技術還有很多,比如,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封閉式儲礦堆,封閉式皮帶廊等一系列環保措施,真正實現礦山的“本質環保”;首次將城市中水用于礦山選礦生產,噸礦耗水為同行業最低,等等。正是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支撐,使烏山礦區污廢水實現零排放并全部回收利用;粉塵排放全部達標;固體廢物處置全部符合國家標準。
為了這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綠色追求,中國黃金舍得投入真金白銀。對此,中國黃金總經理孫兆學的話很是高瞻遠矚:“我們并未過多去考慮投入產出比,因為,誰占領了安全環保前沿,誰就占領了發展前沿!”
礦牧和諧,央企與地方共進
作為央企,中國黃金不僅追求與自然的和諧,更注重追求與人的和諧。
走出礦山,來到敖爾金牧場三隊牧民王長財、娜仁夫婦的家。王長財站在自家羊圈前說:“你們看我們這草原美吧!”王長財家有4000多畝草場,被烏山礦征用了200多畝。王長財父子都在礦上工作,家里還養著羊和馬。他顯然對生活挺滿意,指著礦業公司黨委書記周仁照說:“書記厲害,有智商!我們又能上班,又不耽誤放羊,能把少數民族地方搞成這樣不簡單!”主婦娜仁也湊過來說:“我們這兒的牧民,周書記家家都去過。他把手機號都告訴我們了,有事隨時找他。那年下大雪,我家院子里積雪,人出不了門。我給書記打電話求援,他派鏟車來給鏟了!”
烏山是國土資源部推薦的第一家和諧礦區建設試點,趙占國說:“和諧礦區的四個滿意,第一個就是牧民滿意!”為了積極履行央企責任,讓發展成果惠及牧民群眾,烏山礦從征地補償、安排牧民就業,到通過定點幫扶、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牧民從傳統的牧業向工業、運輸業、特色種養業等轉變,工作細致而且全面。到今年7月份,公司已經安置呼倫貝爾地區近400人就業,占員工總數的30%,安置礦區周邊牧民70人就業,占適宜就業牧民的95%以上。公司還出資為周邊適齡牧民繳納養老保險,幫助地方學校改善教學條件,幫助貧困學生上學。在牧戶遇到火災、暴風雪災害時,像幫助娜仁家鏟雪那樣的出手支援,更是家常便飯。礦山與牧民的交流活動很豐富,職工們走出去參加地方的春節聯歡晚會、那達慕盛會,牧民們走進來參加公司的職工運動會、文藝晚會、聯歡晚會等。礦山還是當地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經常接待當地中小學生到公司參觀學習。
烏山礦不僅做到了與環境、與牧民的和諧發展,也實現了央企與地方經濟上的共贏。公司投產以來,累計生產銅金屬17.02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73億,實現利潤25.77億。截止到2013年7月末,中國黃金已向當地政府交納稅費23.49億元,占新巴爾虎政府財政收入50%以上,大大支持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烏山礦如今像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一顆綠色明珠,它被評為國家級綠色礦山,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工業旅游試點單位。雖然集團領導說并未過多考慮環保的投入產出比,那企業環保的效益是怎么體現的?趙占國響亮地回答:“花這么多錢搞環保,首先體現我們的實力,體現我們的責任!其次,只有把環保搞好了,才能得到地方的支持和牧民的支持。第三,環保好,環境好,我們職工的幸福指數也高!這些就體現我們央企的四個責任——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黨建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