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有"樓市風向標"之稱的北京春季房展今天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在北京本地項目、旅游地產、國際地產三大傳統項目里,首次參展的北京區縣組團尤為引人關注。在"國五條"新政北京版細則三月底正式落地后,北京市場的二手房交易明顯趨冷,在這樣的背景下,瞄準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的小兩居和小三居新房會否成為購房者眼中的香餑餑?投資客們的錢又會流向哪里呢?
上午九點,房展開始。相比于往年的國貿展廳,今年的展覽規模大了三倍,人流卻與往年一樣密集。但是熙熙攘攘中,很多人只是來看一看,要下決心買,還得掂量掂量。
民眾:沒什么變化,回去再看看吧,再掃掃吧。
民眾:當然降了更好,漲是大趨勢,不漲那就不正常了,漲是正常的。
今年的春季房展有北京項目近五十個,比去年春季房展增長百分之二十。其中,有95%在五環以外,主打剛需和改善性需求。價格方面,據記者觀察,從距離北京市中心30公里的燕郊、到五六環、再到四環,新房的價格大概呈現一個這樣的趨勢:八九千、一二萬、三萬多。長期在北京工作的張先生原本想買套房、投資也自住,但是越看越覺得遙不可及。
張先生:20%真要國家收了話,還得是買家承擔。其實最后還得買新房。但是沒辦法,只能先租房了。
上述觀望情緒,從北京市住建委的最新數據上有明顯體現。4月8號,北京市在暫停了8天網簽后重啟,8、9、10三天的二手房住宅簽約量分別是631套、402套和261套,與3月日均1400多套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明顯遞減。更何況,這其中還有暫停網簽期間可能約2000套的積壓量正在釋放。有人擔心,二手房的需求被新政擠出以后,就會催熱、推高新房市場。房展會現場,的確不乏因為新政改變購房目標的看房人。
蘇先生:本來是想買二手房,政策不是不宜買了嗎?所以就看看新房。
記者:就看位置還行,如果是新房也能接受?
蘇先生:對,通地鐵的話,都好辦。
|